首页-凯旋娱乐-商务注册站

凯旋新闻

市中心老房子老小区最后的结局会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3-07-29     浏览次数:
是这样,我住的小区是一个老小区,在市中心,建起来差不多40年了,但是由于这个小区的住宅区有一大片,貌似没有开发商愿意投资拆了新建。最近我发现很多人开始卖房子,我发现这个价格照理来说远远低于这个地段应有的价格,就是因为这个房子太老太旧了;同时,附近有两幢新房子价格却很高。我想问几个问题,因为照目前看一时半会没有开发商会来投资的,那如果这房子产权到期了,最后的结局会是啥呢?还有就是如果我现在投资把那些出售的老房子买下来,赚钱的机会大吗?


手动分割线

额,没想到过了两年这么多人回答,谢谢大家的回答。我说的城市是杭州。好像听说一些市区6层楼老公房要拆了。但是因为不是农村没有地,没有钱补偿吧。变成了回迁房。但是我查了下回迁房跟商品房性质不一样。那我就不太明白了,原来老房子买的是商品房性质,回迁回来就变成了回迁房,还不如以前的老房子了?

城市发展越好,市中心老小区衰老速度就越快。

这是我在万达广场高层拍摄到的6秒视频,这里是长沙的市中心,短时间内老破小拆不动、拆不起。


https://www.zhihu.com/video/885218590574399488

先说说老小区的现状。

老小区的房屋老旧、管道老化、隔音差、采光弱、停车难。
在乎生活品质的年轻人早已经离开了这里。

题主说的40年老破小价值远远低于该地段均价,简直太正常不过,让我们边看边聊,反正我手机里照片有多。

我拍的照片都是15-25年房龄的,还没有你说的40年噢!▼


老小区虽然老,但是地段好,总有一些老土著继续住着。

而他们的子女,大多不在这个城市生活了。

原本的市中心老城区反而边缘化,被人遗忘。▼


老小区生活的年轻人以租户为主,还有合租的,住满了瑜伽馆、水疗中心、拳击馆的外来务工人员。▼


邻居还有租房办公的,比如这位修笔记本屏幕的师傅。▼


靠马路的居民楼,最常见的就是各种饭店了,藏着一些只有本地人才知道的美味苍蝇馆子。▼


在这里,时间仿佛凝固了。▼


基本能扛住衰老的老小区,也同样存在。

有些老小区衰老速度稍微慢一些,例如某些政府单位房。▼


这里基本上还是原住民,不仅因为单位就在家门口上班近、黄金地段生活便利。

更重要的是,有一些单位房绿化好、楼间距稀疏,有地方停车。

所以这里额人员流出就相对少一些,居民素质基本能维持。▼


所以,好的绿化环境、能解决私家车停放,才能留住老小区的原住民。

有些老小区还有名校学区优势。

但是在政府和开发商积极配合下,教育资源开始向新城区倾斜。

大部分老城区的会因为居民到退休年纪、子女去外地上大学工作选择搬家。

搬家以后,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差,小升初名校初中的派位率远低于新城区。

缺乏活力的老小区,地段优势和学区优势都在变弱。▼


老小区的好地段优势变弱是最明显的。

由于交通拥堵、停车困难,住在老城区下班回家,在家门口堵10分钟,在小区周边绕圈圈找车位10分钟,从车位走到楼梯房又10分钟。

实际通勤时间和住10公里20公里以外的上班族也没区别。▼


一些特别糟糕的老城区城中村,甚至连车都没办法通行,例如2010年的贵阳花果园。▼


贵阳花果园选择的整改方案是就地重建,变成新的电梯棚户区。

(关于花果园的问题我在不久前已经答过,就不详细展开了)▼


在长沙也有许多造城项目,但通常不是市中心原址改建。例如湘江世纪城、北辰三角洲、滨江新城、梅溪湖、松雅湖、洋湖湿地、武广新城等等。

当然,任何远大新都有衰老的一天。

像是梅溪湖、松雅湖这种“造人工湖卖楼”的套路,在长沙一点都不新鲜了:还记得烈士公园年嘉湖,车站北路老长沙富人区吗?

十五年前,手上流动资金和存款比较充足的长沙生意人,在年嘉湖畔买下第一套商品房。

这附近有梦泽园、王府花园、雍景园、新华联家园,当年号称车站北路4大名盘,也快被时代遗忘。

梦泽园的第一批原住民,有做酒店生意的,有吃政府关系饭的,现如今他们生意做到一线城市、跟随子女出国、去郊区买别墅等等,还留在梦泽园的老业主不多了。▼


梦泽园对面的王府花园小区的入户大门,甚至变为了碧涛阁水疗会所。

年初我来这里看二手房,正巧遇到碧涛阁的会所员工群租房,会所领(ma)班(mi)正在给她手底下员(ji)工(shi)训话,教育她们如何推销会员卡。

曾经的高素质小区,也在走向衰落。衰落的起因,正因为这里是市中心地段“过于繁华”。▼


照片里是离市中心很近的城市综合体北辰三角洲,河对面是滨江新区。

象征着充满活力的新城区。

当然,有老城区情结的长沙土著并不喜欢这些地方:“乡下”、“郊区”、“地市人民住的”、“请我去都不去”。▼


任何社区都是有生命周期的。

想买房一步到位,一辈子就住这一套房?很难。 工作变化、孩子读书、城市的发展,总会逼着你不停的倒腾房子。

小区都会经过从年轻到衰老的过程,区别只是有的小区老的慢一些。

当新城区充满活力,拥有越来越丰富的资源,差距越来越大,老城区的优势都在减弱。

老小区的结局始终是拆迁,因为老小区楼梯房质量扛不住70年。

等着年轻人熬不住,老人凋零,拆迁阻力就降低了。


题主纠结的问题“40年的老破小,低于该地段均价,继续持有还是卖掉?”,我建议题主根据自己所在区域的发展情况再做决定。

但无论是持房赌拆迁,还是卖旧房买新盘赌未来,生活总有盼头,还不是美滋滋。


买房呢,买的不仅仅是脚下那块地,买的是它对应的资源,买的是生活方式,买的是一个城市的未来。

说个真事笑话。

上家公司有一位女同事,她相亲结婚的时候有一个重要考量就是夫家的住所是虹桥机场附近的“疑”动迁房,拆一拆能翻个身的盼头。然后她的婆婆当初嫁过去也是奔着这个去的……

前不久她家那一片被划为历史保护建筑群,每年给3k维修费。


微笑.jpg


被前同事看见就不好了,匿了匿了


最后更新一次,上海市超过70年的房已经都不会动了。

成都,长华路尽头,一栋失败的钉子户_来电和断电_新浪博客


下面地图中红色方块。









  成都长华路尽头(中环路锦江大桥北300米),锦江河边,风光优美。







  有一栋钉子户悄悄站岗多年了。(上面图中小楼)








  10多年以前,这里是某小厂(海蓉厂?化学试剂厂?)的宿舍区,后来政府搞城市建设,厂子被拆迁了,宿舍距离锦江只有10米,按规划也要拆除。







  大部分的居民和政府签订了补偿协议,拿到钱或者住房,有少部分(几户),觉得不满意,决心和政府抗一下,没准搞个大的。


  但成都政府采用的是“一把尺子量到底”,早签晚签,同批地块全部采用相同补偿标准,只是先签的先选房子和多得过渡期租房补贴。这个方法是上了CCTV新闻联播的(曹家巷拆迁)。


  这栋房子里有几户,一开始认为顶住不拆,会严重影响政府出售该地块,房地产老板会逼政府。但是,这块地规划是河边的绿化带,政府根本不卖的。你不签合同,政府也不逼你。一开始还谈了几次,不同意就拉倒。一拖就是十年,期间还有后悔的,但仍然按原标准来,货币补偿按10年前当时相同标准,显然那个钱按现在房价,根本买不起房子了。而住房补偿,则根据区域发展,新的拆迁安置房已经在绕城高速外面了。


  于是钉子户们就傻眼了,5年前我还看到里面有人居住,3年前政府借口这栋楼不安全,停了水电气,钉子户们在外墙还挂了标语控告,没用。后来再也无人居住,政府也安心等房子自己跨掉。


  看下面图,其实这楼原是2个单元,另外一单元全部拆迁的楼房已被推翻,这里只剩半截。







  这次政府赢了,但政府也有失手的,就在这栋楼北边100米,政府遇到一个惹不起的大钉子户。


  政府原规划有河边道路,修到部队的某厂就修不下去了,这个厂几乎已经不开工了,厂房破旧。但政府搞不定部队,于是两边道路都修好,就中间约300米没连接上,成为断头路,旁边的居民们,趁机在路上画线,成为羽毛球场。









首先,一定要明确一个概念,对于老房子来说,房子本身是“一文不值”的,真正值钱的只有土地。


这就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题主住的40年老房子不贵,但是同样位置新房子却贵很多。


老房子=土地的钱 新房子=土地的钱+房子的钱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题主的问题:


市中心老房子结局会如何?买来投资以后有没有机会赚?


单看这个问题,依然没有什么头绪怎么办?没关系,跟着我的思路走。


既然已经知道老房子=土地的钱


我们不妨把这个抽象的问题,简化一下,把关注点从老房子本身,转移到土地上来:


市中心的老房子会不会变的更值钱?

=

市中心的土地会不会变的更值钱?


你看,是不是更清晰一些了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现在就能给你一个相对靠谱的答案。


1.只有少数几个大城市,市中心的地是越来越值钱的,市中心老小区也能得到善终。比如北上广深等,因为他们的市中心一直都是市中心,没变过。


2.而在全国333个地级市中,至少有300个城市的中心老区,都会以悲剧收尾。因为这些城市想发展,通常要靠建设新区,一旦新区建起来,市中心就注定会发生迁移,往新区方向迁移。


市中心的迁移,是老房子老小区最大的敌人。


新区越金贵,老的市中心就越破败,这个时候买老中心的老房子,大概率被套死,没有赚钱的可能性。


所以,针对【市中心老房子老小区最后的结局会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给出第一个结论:


1.市中心不会大范围迁移的城市,老小区也会越来越贵,有利可图,可以买。 2.市中心会迁移的城市,原来市中心的老房子和老小区,大概率成为“贫民窟”般的存在。


如果在1类城市,老房子完全可以买,只要不太贪,有得赚就及时出手,别让老房子成为被保护的文物就行。(在这个问题下面,好多说等拆迁等成文物的例子)

如果在2类城市,谁买谁被套。


而根据问题的描述,题主明显在2类城市。所以,请不要买。


(烧脑拓展,逻辑推理,可以不用看。题主描述:老房子远低于新房价格;这种现象只会出现在地价不高的城市。在地价很高的城市,比如北京3环,地价8万,老房8万2,新房10万,老房子撑死是新房的8折,根本不会存在远低于的情况,因为地价就能占整个价格体系的80%以上。因此判断题主在2类城市,地价低,房价也不算高)


当然,回答一个问题,尤其是在知乎上回答问题,不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我们再来更深入的探讨一下:


1.为什么市中心一旦迁移,老城区就容易变成“贫民窟”?


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分别从表象和本质来看。


首先,市中心不迁移城市,人们的直观感受是这样的:


越靠近中心越贵,不论是老房子新房子,只跟地段有关,比如北上深。


而市中心一直在迁移的城市,人们的感受是这样的:


新区贵,老区便宜,土豪住郊区别墅,中产住新区大平层,穷人挤市中心老破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巨大的不同?


这跟城市的发展有关,有实力的城市摊大饼,实力不足的城市搞新区。


这里的实力,主要指经济,和人口的吸附能力。


下面我们用图片,给大家更直观的感受:


1.牛逼点的城市搞发展,就像摊大饼,四面同时扩张,越摊越大,而中心也越来越贵。

比如北京天津。看下图就能发现,中心贵,越往外越便宜,一层一层的递减。


图片来源:德科地产频道


北京是最典型的例子,北京的中心,是故宫,因为中心没有迁移过,所以故宫周围的房价,建国以来一直都是最贵的。

图片来源:德科地产频道


这类城市,经济强劲,人口源源不断的进入,城市同时向四面扩大,但中心一直没变过,原来的市中心,现在还是市中心。


于是,我们才会看到,在北京,住燕郊的想搬6环,住6环的想搬3环,挤破头往中心去,因为土地那么大,所以中心就越来越贵。


大家都想住内环=中心土地稀缺=土地贵=老房子贵


这些地方,老房子的结局就一个字,贵。哪怕比不上新房,但是3环老二手房也大概率比6环新房要贵的多。(文物保护是特例)


而实力没那么强的城市,则是另外一番模样。


2.实力没那么强的城市,摊不起大饼,只能搞一个新区,先搞活一个新区,再搞下一个新区,直到四周的新区都搞活。

(需要注意的是,新区没有那么好搞,通常一个新区的建设至少需要10-15年的时间)


比如合肥,比如郑州,这样的城市,往往会把新区的房价先搞起来,以点带面。

一个搞政务区,一个搞郑东新区,房价都比老市中心高得多。

而且这些新区,都处于曾经鸟不拉屎的远郊,如下图。

图片来源:德科地产频道

合肥曾经的市中心是庐阳区,02年开始建政务区以后,市中心逐渐迁移,政府机关医院学校都开始搬家,于是到现在,新中心政务区的价格,远高于老中心庐阳。

图片来源:德科地产频道

而郑州更明显,郑州的市中心,曾发生过3次位移。


图片来源:百度地图

30年前,郑州的市中心在 二七纪念塔。二七区,目前均价1万3

15年前,郑州的市中心在金水路紫荆山广场。金水区,目前均价1万7

而现在,郑州的市中心在郑东新区CBD。郑东新区,目前均价2万1


显而易见,在这类中心迁移的城市中:


最新的市中心,价格最高,次新的市中心,价格较高,最老的市中心,反而价格最低。


这类城市老房子老小区的结局就是,曾经居住在旧中心的精英阶层,逐渐搬到新中心,老中心逐渐成为出租屋,群租房,老破旧,外来人口多,相对混乱的代名词。


其实,人们想住市中心的决心,从来没有减弱过。


发生变化的,一直都是城市的“市中心”。


所以,针对【市中心老房子老小区最后的结局会是什么?】我们给出第二个结论:


市中心的房子,永远都是片区内最贵的。但是市中心会动。

现在去买市中心的老房子,就有点像是刻舟求剑

因为市中心一直在变化,但房子的位置却不变,总有一天,曾经繁华的市中心,会变成非市中心,最后甚至沦为寂寂无声的“贫民窟”。

同样,也可以反向思考。如果买房,就要追着新区买,追着未来的“市中心”买。


用相对学术点的话来说就是:


大多数城市,都在逆城市化。


这一点国外曾经也发生过,白人住郊区别墅,黑人住市中心公寓。


在这类城市中,郊区别墅贵,中心公寓便宜。


只有少部分城市,能有机会大城市化。


比如北上深,比如纽约伦敦东京,市中心房价就是越来越贵,就是能贵到天上去。有钱人就是喜欢住市中心大平层。


真正的大城市,顶级的大城市,永远不会发生逆城市化,在这样的城市中,市中心的老房子老小区,也能有自己的一片天。

图片来源:朋友圈


永远跟着城市发展的大趋势走,尤其是在买房这件事上,一定不要逆势而上,一定要顺势而为


最后,再推荐2个相关且靠谱的回答:

你买二手房的理由是什么?

2018年,是不是买房的好时机?


------------------------

更多楼市分析关注公众号【楼市时评】

微信号 zzlssp

欢迎关注,欢迎来公号交流。

谢邀,

我在美国看了一套房子,非常大,又便宜。但是因为实在太老,所以没敢买。这个房子造的时候,空调这项发明尚未普及(谢评论区指正),因此卧室的窗户都开的非常非常小。因为美国房子多是木质结构,两层以下,不仔细看其实哪一年建的都差不太多。这是我看的房子里唯一一套能让我想到需要拆改的房子——需要自己想办法造窗户。

我只是想想而已。

他建于1930年代。

因为没有保留照片,所以用了类似的图片代替

据我的观察,他们的房子有个好处,房龄很大的房子,和房龄很短的房子,看不太出来区别。房子好不好,主要取决于社区的品质。业委会、物业会每隔5年、10年粉刷一次,就和新的一样了。我认为这些个情况应该是一个正常的情况。

我们国家的情况是不正常的情况,要分成三、四种情况讨论:


首先是大概率要被拆迁的老房子。

大概率拆迁也分两类,一类是房龄确实老,一类是城中村(集体土地)。后者是拆迁的重点关照对象,前者主要是文物保护问题。有的城市解放前就有的房子,大部分都没有留下来,留下来的多半成了文物。在历史悠久的城市,比如北京城里,还有很多四合院,比如上海的弄堂。

上世纪七十年代,鼓励青年人解决刚需,城里建了很多的自建房,所以这些老房子也不是老的很“纯粹”。类似的城市,像天津、青岛、大连、西安、南京、重庆,过去是殖民地的大多有租界,老房子有独特的特色,要不然就是有一些民国时期的建筑。这些原来的老房子大多位置很好,即便原本位置不好,是贫民窟,放到现在也都在核心区域。随着拆迁的不断进行,这些弄堂、四合院、石库门、简易楼基本就是危改的重点关照对象。

虽然看着很破,但是毕竟也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如果赶上运气好处在夫子庙、城隍庙、鼓楼、古城、古镇这样的位置,就会被用来发展旅游业。老房子拿来改造一下做商铺,还是挺不错的。但是更多的还是免不了被拆迁的命运。

买这些房子,基本就是围绕着拆不拆,什么时候拆,拆迁能补多少钱和房子来算计。即便是作为文物,也有不少没挺过拆迁,北京的梁思成故居就是一例,还有南京下关宝善街民国时期的警察局。这几个项目都是我亲身经历,有幸见了一眼。

就我个人来说,我不是建筑学家,也不是历史学家,高楼大厦有更大的商业利益,也能让人住的舒服,而商业街能愉悦游客,获得经济效益。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事令人感动,但是在时代洪流里,个人的作用真是很小很小,小的让人悲哀。


房子老到要大概率拆迁的还有一种,就是上世纪70年代造的房子。

这种老房子正好处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据说是从苏联引进了一种预制板,成本非常低,造价便宜,但是质量就不好。汶川地震的时候,出事的基本都是这种房子。这类房子今天还留着的,基本也是马上要拆迁的了。

因为他就涉及到一个概念叫“危旧住房”。安全隐患比较大,所以必须拆掉。

当然了,危房改造本身就是一个概念,到底什么标准算得上是危房?只要拆迁涉及到巨大的经济利益,这个标准经常是忽上忽下的。我认为危房一定要拆,但是不一定老房子就一定是危房。


接下来是稍微新一点的,比如90年代的居民小区。

有一个概念叫老破小。其实他包括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房子,这里面有上到各大部委,下到乡镇街道等各级机关的职工福利房,有国企、学校、报社、电台等企事业单位的宿舍,也有因为拆迁安置集中建起的居民区,都是历史原因形成,保留至今。

为什么叫老破小?

老其实也没有多老。在这个时代中国房地产不过发展了三十年,按照每10年算是一代(更老的都拆了),九几年的房子是当之无愧的老。

破就是说的小区破,但是这个不是必然的,如果有单位一直照料经常粉刷也没什么问题。大多数城市的大多数老小区都有几个特点:开放,包括小区的开放和楼栋的开放,走廊里都是小广告,堆放各种杂物。物业相对差,一般都是产权单位提供物业服务,有的产权单位自己都破产了,物业公司也就是一两个大爷收收物业费。社区破,物业破,走廊破,外立面破,户型破,但是房子本身不一定破。

钢筋混凝土,不是那么容易“破”的,老房子大部分主体结构都安全稳定,不但不破相反还很结实。我们经手的一些老房子,安装空调打眼都打不动,里面全是钢筋。按照设计标准,我们的房屋建筑寿命是50年。只要不偷工减料,一个楼可以戳50年才会变危房。也就是说,1990年的老房子,是可以用到2040年的

至于小,因为过去我们的房子主要考虑居住需求,上一代人人口众多,每个卧室的面积,每套房子容纳的人员,从设计规范上就比现在小的多。比如30、40平米的一居,60平米的两居,70平米的三居,放到今天几乎难以实现。即便是上百平米的房子,也会设计五个卧室,以保证外公下面儿孙满堂回家过年有各自的床位。

当年没有电梯,限高六层,因此这类房子大多造满6层楼,户型各种奇葩。我见过卫生间小的只能装个马桶不能洗澡的,也见过厨房长的吓人可以“南北通透”的,更有甚者,一层楼共用卫生间。

买这些房子的好处是什么呢?

  • 单价便宜:毕竟是老破小,只要不是特别好的学区,没有贵的道理。
  • 总价便宜:面积小,户型设计偏重多卧室,所以同样是三居可以少几十个平米。
  • 公摊面积:公摊小,得房率高,一是因为没有电梯,二是因为就算有电梯也是一梯多户,规划设计原因也有,比如通常没有大堂等等。
  • 物业便宜:如果没有电梯,物业费最多几毛钱甚至一年只需要几百元。
  • 配套齐全:周边菜市场、餐饮、学校、医疗都不会太差。
  • 交通便利: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区域,有完善的市政交通 。
  • 建筑质量:计划经济年代造的房子,盖房子不像今天这样追求商业利益。
  • 街坊邻居:老破小的人员素质并不见得低,因为大多是产权单位的房子,业主多是体制内人员,放到今天大多是退休老干部。

买这些房子有什么缺点呢?

  • 户型奇葩:关于居住的理念,10年一个大的变化。
  • 停车不便:盖房子的时候私家车不普及,没有专门规划车位,更没有地下停车场。
  • 小区环境:因为楼层低,又不封闭,又没有监控,安全性就差一些。
  • 物业不好:老小区除非是产权单位特别会弄的,否则物业一般都是参照2分(5分满分),比最差的那个好一点。

这样综合下来看,似乎老破小也没什么不好的?为什么大家都不买呢?因为和新房子肉眼可见的对比太明显。



老破小,新小区,其实不过是隔了那么十年,差别非常大。

我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前者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居民、职工的福利,而后者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商业利益主导。所以前者强调的是住,舒服不舒服无所谓。

后者在于卖,只要能卖的贵,必然是随行就市。

市场需要大别墅,开发商就造别墅,市场需要写字楼,那么商人们自然就去造写字楼。正是因为开发主体从机关变成商人,所以规划设计就不在拘泥于在同样的建筑面积上尽可能的容纳更多人——这意味着房地产开发的侧重点从人转向富人。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和经济发展,中国也从大家庭快速的过渡为小家庭,四五个兄弟姐妹围绕在父母身边过年慢慢变成陈年往事,三口之家,丁克,甚至一人一犬才是现在家庭的常态。你设计110平米的五室一厅怎么卖啊?

现在一个小区,如果不是70/90政策这种国家干预,基本上都是以大户型的房子作为主力户型推出。一个小区不会造大量的一居室,大多也不会以200平米的户型为主力。

新小区(2000年以后的商品住宅)大多是70~110平米就可以做成两居,尤其是90平米左右常见。110~140平米做成三居。这种户型结构的理念变化让新小区具备了很大的优势,四个字就足可以概括:住的舒服。舒服不舒服和人均面积关系是非常大的。

新建小区还有几个老小区难以具备的优势:封闭社区,绿化,人车分流,地下车库,商业的物业公司。

更致命的问题在于,城市里,你基本上只有这两种选择,要么老小区,要么新小区,几乎没有第三种选择。如果换个角度想一想,大家都住豪宅,你家叠拼,他家大平层,他家是独栋,小区的环境都很优雅,不同种类的房型区别就没有那么大了。


本文是讨论市中心老房子老小区最后的结局,所以我想这个题不在于新老小区的差异,而在于老房子老小区会不会马上拆迁的问题。

我认为,高概率最近几年都不会拆。尤其是建设于上世纪90年代,带电梯的高层建筑。

原因很简单:“拆不起。”

我的数据非常有限。大概最近这些年,据我所知北京城里拆的平房以外的高楼,大概也就是天坛危改、宝华里危改、CBD东扩等等少数几个项目,基本上能数的出来。原来律所在朝阳门的时候,就说楼下三丰里要拆迁,结果现在三丰里还好好的呢。

如果能拆,早就拆了,放到现在基本就没有拆的必要。

首先是法律规定,2011年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出台,征收补偿采用市场比较法进行评估,参照周边新建商品房价格,这意味着城里一个平米10万起。一个小区如果他是平房,比如北京几乎没有二层,那么容积率是小于1的。楼房就不同,老小区的容积率大,拆迁按照市场价拆了之后,开发商多盖不出多少面积,里外里不够折腾的。

现在看似社会发展一片繁荣景象,其实写字楼在城市也不吃香,看北京新动工的写字楼其实也不太多,不少单元该空置还是空置——实体经济是公认的在下滑,连带着很多开发商都不愿意大动干戈的拿地。

前几年西城区有一个比较大的项目,庄胜拆迁。开发商为了拆迁这个项目前后投资了几十个亿,后来因为发生纠纷打官司,光违约金就有十个亿,整个项目都拖住了。要知道庄胜项目里面大部分还都是平房——实际上今天二环里面平房多了去了,他们也都等着拆迁呢,这些平房不拆完,恐怕轮不到楼房拆迁。

有没有例外情况,也是有的。比如有的单位(不说名字了)自己有职工宿舍,大多都是高楼,但是为了能在领导任上折腾折腾,不少单位都打起了用自己的地搞房地产开发商的念头,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需要和开发商合作对自己的宿舍进行拆迁——政府是有选择的,他可以决定哪里危改,哪里熬着,先拆好拆的。但是企事业单位没有选择,就那么几块地,这届领导不拆就留给下届领导了。


前几天总理刚发布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两个数据:

  • (过去五年)棚户区住房改造260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1700多万户,上亿人喜迁新居。
  • 启动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今年开工580万套。

其实具体到你(想买)的老房子要不要拆迁,是有据可查的,就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比如北京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北京要做“三件大事”:

  • 要精心组织实施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 全力筹办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其中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就有关于棚改的部分,可以直接用来回答这个题:

1.有序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

完善棚户区改造政策,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积极推进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简易楼拆迁、城中村边角地等的整治改造。全面开展城乡结合部、北京城市副中心等地区的棚户区改造。

2.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

统筹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有机更新。开展老旧小区抗震加固、建筑节能改造、养老设施改造、无障碍设施补建、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增加停车位等工作,提升环境品质和公共服务能力。建立老旧小区日常管理维护长效机制,促进物业管理规范化、社会化、精细化。

棚改的对象是危旧房、简易楼、城中村,区域主要就是城乡结合部和城市副中心(通州)。

而老旧小区是“综合整治”,就是抗震加固、建筑节能改造、养老设施改造、无障碍设施补建、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增加停车位。

老小区加装电梯
外墙改造

我们的城市规划都比较远,像这一版规划是到2035年,政府花这么多钱,对老旧小区改造升级,在对他进行拆迁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最后给大家一些关于买房的建议。

为了拆迁买房投资,是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的,如果只是想买一个房子等拆迁,可能去京沪广深以外的城市买“地”自建厂房、商铺更靠谱一些。

即便是为了日后拆迁买老房子,也可以提前通过城市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来查到一个地块是否属于政府的棚改、违规项目计划。这些信息有的是公开的,也有很多不公开,如果懂一些法律知识,是可以轻而易举的查到这些信息的,比如律师。

买房子投资并不见得划算,比如说大量收购老破小存着等拆迁的想法,从资金闲置的角度说这是非常没效率的一件事。不考虑某些特殊的城市房价暴涨暴跌因素,你几百上千万的一下子放在房子里等20年都不拆迁,还不如投资做理财合适。而就现在这个市场行情来看,即便有价格上涨的空间,老房子的空间也会相对小。

所以如果你不是房虫,不是地产圈子的,不是房管局、规委的体制内人员,不是房产律师,老房子投资是一件和你关系不大的事情。

单纯的站在买房子的角度考虑,老房子最大的价值在于他的户型和总价,意味着更高的性价比。

对城市刚需人群来说,老小区可以满足居住需求,至于住的舒服不舒服,老北京住四合院他才舒服,所以也是因人而异。至于70年以后怎么样,我认为千万别想那么远。

50年建筑寿命就到了,熬不到70年。

30年可能就要该被拆迁了。

5年可能就要征房产税了。说到房产税,老破小可能还有一定的政策优势。








但是,当你带个妹子回家的时候,妹子看到你的小区,露出下面这个表情的话:

买什么房子,首先取决于你打算找什么样的妹子,什么投资升值拆迁之类的都是次要的。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