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小姓出人才,大姓多平庸
![](https://pic3.zhimg.com/v2-1ace64c9be80caa2b28dfbb25dac2696_r.jpg)
1
大姓多平庸,小姓出人才。
今天要说的就是这个姓氏,想起当年跟同学争论哪个姓名人多,都说了自己姓的名人,最后我败了,我姓王,同学姓李。也不是李姓人多,而是历史名人尤其是唐诗宋词里的李姓确实比王姓朗朗上口。
今天别管李姓还是王姓,或者张刘陈,大姓先别着急骄傲。
十大姓: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
先说最有名的一类代表,就是金字塔的最顶端的那些人:
民国八大总统:孙中山,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蒋介石,李宗仁。
富豪榜前十:王健林,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雷军,何享健,许家印,丁磊,王文银,刘强东。
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莫言(管谟业);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高行健,钱永健,高锟。
不难看出,像这些顶顶大名的人物,属于四大姓李王张刘的并不是很多,多的是小姓,比如说,诺贝尔文学奖中国国籍获得者,一个屠,一个管,屠姓排名238位,人口也就37万左右;管姓排名143位,一共有116万人。
2
接下来我们用数据说话,告诉你,金字塔尖上的那些人,都姓啥。
下图是我的整理数据:
中央委员是近三届的中央委员,剔除重复人名一共408人,算是政界的领袖。
富豪榜是胡润排行榜前500名,代表商界的佼佼者。
中科院院士757人代表在科研上的领军人物。
影星,找了男女排行榜共计770人,基本囊括了当前你叫的上名以及叫不上名的。大概就是圈子里的塔尖。
![](https://pic1.zhimg.com/v2-bcc42d3b176c36c7a5c29b149b911590_r.jpg)
人口比例是最新人口普查的数据,误差可以忽略,黄色部分是通过对各界人名处理得出的姓氏比例,比如说在中科院的757人里,姓李的占5.45%,而在全国人口里,姓李的占7.94%,显然中科院里的李姓比例不如中科院外边的李姓比例高。而且这个比例差的还挺多。
另一个数据, 中央委员里的王姓成员倒是高的很,中央委员的9.93%的比例高于人口比例的7.41%。可是,纵观全部数据来看,王姓也就这一点的数据高于人口比例。
政界成才率=政界姓氏比例/姓氏人口比例。
成才率 >1,代表该姓氏在该领域人才多。
成材率 <1,代表该姓氏在该领域人才少。
![](https://pic3.zhimg.com/v2-3f4d5a59cb99db948c2188442cfbbe16_r.jpg)
下面是第11大姓到第20大姓的比例。
![](https://pic4.zhimg.com/v2-766fa07802d10a428a1daeb0b34fa64b_r.jpg)
如果从总体来看,不区分具体领域的,那就是总成才率
![](https://pic3.zhimg.com/v2-d48b3af19278441cf11ffe5cb4a2ea36_r.jpg)
![](https://pic2.zhimg.com/v2-ee68b1671f3a656c9e13cd842dcab175_r.jpg)
3
这也就可以看出,像李王张刘(没有陈)杨赵,这样的大姓,在精英圈里的比例是低于平均水平的,意思就是大部分在精英圈外,至少在我们今天划的这2425人的圈外。
为什么没有陈,看上图,在人口分布上,第五大姓陈姓人口比例最多的是广东,而李王张刘杨赵,除了杨姓云南最高,其余五大姓华北平原最高。
其实这不是偶然,大姓多平庸,小姓出人才,在这个年代,有一定的确定性。
先说我的王姓,在大姓没落的大趋势里,王姓在政治圈的比例高的多,为什么?
王姓来源有几种,来源于姬姓,还有就是皇帝赐姓王,或者皇族灭亡了,皇子皇孙为了记住自己曾经是帝王,改姓王。
历史上没有大的朝代是王姓天下,最有名的也只是汉朝王莽。
王姓骨子里缺乏的就是霸气,传经授道为人师表的倒是有不少,王诩(鬼谷先生),王阳明、王夫之、王重阳这些哲学家;然后再有就是将相,王安石、王翦、王震,王姓成不了霸主,将相还是不少,也就是说,没有打dps的魄力与水平,但辅助的很好;在文学艺术方面还有王勃、王羲之这些名人,其余的也就没啥了。
也就是说王姓在政治圈鲜有称王称霸,自然不会像李姓、刘姓、赵姓那样大起之后的大落。倒是属于王公贵族后裔们的王姓血液里流淌的就是重振昔日辉煌的信念,促使在政治舞台上重振雄风。
明显堕落的几个姓:李姓,赵姓,刘姓,杨姓,张姓。
李赵刘三大姓,对应着唐宋汉三大朝代,汉唐是中国少有的盛世,李唐名气最大,至今李姓人数也是最大,有句话叫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刘姓的大汉年代最久远,所以这股骄傲劲就没有李赵强,所以在总出才率上还是刘排赵李前边,赵姓统治的宋朝战火频频,自然没那么多骄傲,就属李唐最繁华,就属李姓最得意,所以李姓的出才率,看看有多低。
至于张杨两姓的没落,就不好说了,有人说玉皇大帝姓张,如果说这也能让张姓骄傲的话,那我岂不是太不严谨了。
杨姓在隋朝达到顶峰,隋文帝隋炀帝如同流星一般一闪而过,宋代也出现了杨家将,随后几个朝代倒也没了张口就来的名人。
张杨的堕落,或者带上王李刘赵(京津冀鲁豫辽),也可以说成是地理位置的差异,相对朱(江苏)吴黄(浙江)林(福建)陈(广东),在地里位置所代表的经济实力上也是胜负已分。
4
计划生育好,优育先少生。
少生不是说以前的一生生一一生幸福,那个年代是畸形的年代,属于意识形态的战乱时期,谈不上是非对错了。
中国人尤其是农村,讲究的就是人丁兴旺,家族意识比较强,家族大了感觉地位就高,没有欺负,小姓家庭就不一样了,怎么生都没大姓多,自然就多受排挤,所以小姓奋发图强的意识更强,大姓人家在心理上靠着人多势众安于现状,自带优越光环,所以小姓人家从小要更加努力,通过读书考取功名的比例会高。
大姓小姓都是相对的,四大姓:李王张刘都是堕落的,大姓多平庸。 多少是相对的,在精英人数上还是大姓人多。而小姓的精英人口比高,这就是小姓出人才。
其实统计排名前二十的大姓都是堕落的,在上边的统计数据中,经过处理,前20大姓的出才率,和20大姓以外的出才率,一看便知。
![](https://pic3.zhimg.com/v2-6cb800746bfd1d44a2efa1e9c195c5e6_r.jpg)
除了在政界人数比例高于人口比例外,商科娱都远低于人口比例。在总的统计数据中,20大姓外的小姓里,成为高精尖人才的概率还是大于前20大姓的。
说几个统计数据中的小姓:
雒姓,在这2435人里有2个。雒姓在百家姓里排名1000开外,人数不会超过1万人,分布在可数的几个村镇上。
南姓,在这2435人里有2个,南姓在百家姓里300开外,人数不会超过13万。
虞姓,在这2435人里有3个,虞姓在百家姓里第268位,人数31万左右。
等等 。。。。
如果哪天遇到了不常见的姓,一定要和他(她)做朋友。
看到这样的结果,我王姓表示陷入了深深的忧虑。